中國時報【王嘉源、張嘉浩╱綜合報導】

美國總統歐巴馬坦承,當年推翻格達費欠缺規畫是他任內的最大失策。更早前美國出兵伊拉克又何嘗不是規畫不足?美國假鼓吹民主之名,遂行「政權更迭」政策,但卻抱持雙重標準,結果在中東、北非留下了一堆爛攤子。

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,小布希總統說,一旦推翻伊國獨裁總統哈珊,伊拉克就會變成「中東民主燈塔」。「新保守派」認為,民主的好處不辯自明,將帶給伊國契機,百姓必會善加把握。但最後哈珊死後,伊拉克不但未擁抱西式自由主義,還爆發內戰。

2011年,「阿拉伯之春」風起雲湧,突尼西亞、埃及、利比亞、埃及、葉門獨裁者相繼垮台,但民主與和平也未因此澤及萬民,除小格局的突尼西亞過渡平穩外,各國新舊勢力傾軋連連,社會動盪不安,而列強則基於自身利益,大小眼以待。

長年來,伊斯蘭聖戰組織乃至一些西方自由派智識分子一直質疑,美國為首的列強並非真要中東全面民主化,他們因國而異,更憂懼激進伊斯蘭黨派循自由、公正選舉而掌政的民主「惡果」。

美國的這種雙重標準,見諸於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。君主專制的沙烏地政教合一,人權不彰,民主進程龜步,但美國絕不容沙國遜尼派王室崩垮,否則難以制?中東什葉派龍頭伊朗。

埃及呢?最大反對勢力「穆斯林兄弟會」長年遭穆巴拉克獨裁政府打壓,它拱出的穆爾西卻當選首位民選總統,西方則忌憚穆兄會將把埃及全然伊斯蘭化,甚至在沙烏地與波斯灣各遜尼派專制王國興風作浪,遂放任埃及軍方罷黜穆爾西並羅織入罪、判處死刑,另查禁「恐怖組織」穆兄會。

列強未能支持穆爾西,也給了激進聖戰團體十足口實:「勝者竟然失權,自台北製衣廠由選舉徒勞無功,不如跟我們一起奮戰!」

西方的政策矛盾,也凸顯在敘利亞問題上。歐美各國言必稱敘國獨裁總統巴夏.阿塞德須下台,但又因擔憂他去職的後果難料,對推進時程猶豫再三。

部分由於這種政策,思行偏激的穆斯林青年才會此起彼落,助長了「伊斯蘭國」(IS)崛起,甚至潛伏在西方國家境內,近期相繼在巴黎和布魯塞爾發動恐攻,令人防不勝防。703EB62151160F99

arrow
arrow

    zle85cg73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